在 Gartner 2015 技术炒作周期图当中,无人车被列为今年的炒作高峰。的确,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讨论汽车和交通未来的文章有很多。那么未来的汽车和交通究竟如何发展?会面临哪些安全风险和障碍?使用情况会怎样?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?在总结分析了各家观点之后,投资人 Alex Rubalcava 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本篇主要谈无人车占领市场后的二阶效应。
为一个没有司机的世界准备的路线图(上)
VMT 反弹
讨论完采用的障碍和部署阶段的可能规模之后,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无人车占领市场后的二阶效应。在前面的共识模型当中,我觉得人均行驶里程数(VMT)基本维持不变的这一点最值得怀疑。因为无人车的每公里行驶成本将会非常低,而一旦东西便宜了,我们的消费会增加很多。
这不是什么新概念。19 世纪经济学家 William Stanley Jevons 就观察到,提高煤的使用效率并没有象人们最初期待的那样降低煤消耗,反而大大增加了煤的消耗。因为提高效率可以降低费用,而降低费用可以刺激更多地使用煤所产生的能量,因此煤的消耗会大大增加。后来经济学家在其他市场也观察到了 Jevons 悖论,包括交通拥挤、能源效率,以及基础材料的消费等。
在互联网早期阶段很有影响力的未来学家 George Gilder 给出了一个有力的观点。他说,每一个经济时代都是由某个关键的稀缺性和充裕性定义的。当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稀缺性与充裕性的关系时,随着消费者接受了在旧框架下没有可能出现的新行为,旧的商业模式也就轰然倒塌。而随着部署阶段的成熟,获胜的商业模式将是那些在旧体制下看似浪费、无聊甚至颓废的模式。
交通催生的最重要的稀缺性是时间、注意力、成本以及对方司机的动作。去某个地方需要时间。在此期间,需要你付出几乎全部的注意力。你每开出一公里都需要耗钱,大部分是通过汽油和折旧的形式。如果你跟别人去的地方一样,还得面临交通问题,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。
那么无人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有多便宜呢?Brian Johnson 在给 Barclays 准备的报告中提供了一个评估成本降低的框架。他认为未来会存在四种车:传统的需要人类司机的车,由消费者所有供家庭自己使用的 “家用无人车”,由车队拥有采用类似 Uber 和 Hertz 模式的 “共享无人车(SAV)”,以及 “池化的共享无人车(PSAV)”,PSAV 跟 SAV 类似,但每次运送的乘客超过 1 人,就像 Uber Pool 或 Lyft Line。本消息由云木科技提供。